当菲律宾外长拉扎罗坚称“2016年的南中国海裁决合法性不可动摇”时,吉隆坡举行的东亚峰会外长会上,王毅外长不点名批评菲律宾与他国格格不入,并冷峻回应:“所谓南海仲裁庭构成越权审理,滥用公约,冲击国际法治”。
次日7月12日,正值“南海仲裁案”届满9周年之际,中国外交部更以锋利言辞定调:那份裁决不过是一张非法无效的废纸,不接受任何基于此的行动主张。声明中还3次强调“不承认”立场,字字如刀。
而菲律宾外交部也同步发表声明,不过他们却将这份仲裁结果奉为海洋政策的“金科玉律”,两国外交形成强烈反差。
菲律宾外长拉扎罗
这份被中方斥为“废纸”的南海裁决,在法律层面上存在硬伤。领土主权问题本就不在海牙法庭管辖范畴,中国早在2006年就排除强制仲裁程序,可笑的是中国不承认、不参与的私设仲裁庭,却强行扩权审理审判,菲律宾等国的行为就跟小丑一般。
更荒诞的是,私设仲裁庭还将南沙群岛中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太平岛降格为“岩礁”,进而否定整个南沙群岛的海洋权益——若此逻辑成立,全球70%岛礁主张将崩塌,世界海洋格局也将改写。
王毅在会场发出灵魂拷问:“若南海岛礁均无权主张海洋权益,国际海洋秩序是否要推倒重来?”这一质问直指裁决的毁灭性后果。四名国际法院前法官的联署批评文件进一步佐证:程序瑕疵与事实谬误,已让这份裁决沦为国际法史上的污点。
菲律宾《马尼拉标准今日报》的深度报道则揭开了更残酷的真相。仲裁案结束9年来,出钱出力的菲律宾非但未能获海洋利益,反而还付出惨痛代价。比如中国游客从2019年的190万人次骤降至2024年的33万,香蕉出口王座被越南取代,中企8.5亿美元基建投资因政治转向蒸发。而幕后推手美国,却在巴丹群岛部署导弹系统,扩建陆上军事基地和“民用”战略港口,将菲律宾牢牢绑上反华战车。
更讽刺的是,当菲律宾自断与中国联合开发油气的生路时,印尼却在2024年11月启动南海油气合作,同步收获雅万高铁和600亿美元镍加工项目;马来西亚的电动汽车、铁路合作风生水起。地缘站队的选择题,此刻化作真金白银的得失表。
王毅提出“南海重构”的破题思路:将议题从冲突摩擦转向和平合作。现实进展印证着可能——2022年“南海行为准则”完成二读,中越菲马达成《油气共同开发原则协议》,主权思维开始向权益共享蜕变。当中国-东盟海上搜救演练覆盖马六甲海峡,当郑和沉船考古项目启动,非军事化公共产品正在消解对抗逻辑。
但变数犹存。菲律宾司法部年初放风将就“海洋破坏”起诉中国,美军中导系统进驻吕宋岛。王毅那句“当马前卒终成牺牲品”的警告,此刻在吉隆坡会场回响,暗示着选边站的终极风险。
南海仲裁案9周年的硝烟里,一张经济账单正成为无声的判官,映照出菲律宾的赔了夫人又折兵。印尼因对华合作收获60亿美元高铁,马来西亚拿下电动汽车产业链,而菲律宾政客捧着“法律胜利”的奖杯,眼睁睁看着190万游客缩水至33万,中菲经贸往来这几年持续下滑。
最后,王毅在会场勾勒的“南海和平之海”愿景,正通过更密集的准则磋商会落地生根。菲方是继续为域外力量火中取栗,还是挣脱枷锁,握住南海共同开发的橄榄枝?答案将决定下一个9年的南海海面是风波不息,还是潮平岸阔,各方一起贡献和平发展带来的红利。
配资炒股网站选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