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淌过弦歌里 合唱飞旋画卷中” 7月15日,一场跨越国界的合唱盛宴在北京通州大运河博物馆及大运河游船上精彩上演。匈牙利贝拉·巴托克男声合唱团、西班牙托马雷斯青年合唱团与贵州黎平县侗族大歌合唱团联袂呈现合唱快闪,更在当日通过多场地、多时段的表演,以流动的舞台、交融的歌声,为“运河上的通州”注入多元文化活力,成为通州区文旅融合发展的又一亮点。
跨国合唱团的运河之约
作为匈牙利最具代表性的男声合唱团之一,贝拉·巴托克男声合唱团以传承与创新民族音乐为己任,其名字源自匈牙利伟大的作曲家、民俗音乐学家贝拉·巴托克。该团擅长将马扎尔民族的古老民谣与现代合唱技法相结合,曾多次在欧洲合唱大赛中斩获金奖,足迹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而来自贵州的黎平县侗族大歌合唱团,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传承典范。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活态载体,该团以无伴奏多声部合唱的独特形式,将侗族的山林文化、稻作文明融入歌声。
展开剩余75%此次他们与匈牙利合唱团在游船上联合带来的《女声侗族大歌》《我和我的祖国》等经典曲目,匈牙利合唱团以浑厚有力的男声和声,展现多瑙河畔的音乐风情,与大运河的千年涛声形成跨越欧亚的呼应。而侗族大歌合唱团以模拟自然声响的精妙和声,展现少数民族与天地共生的智慧。
大运河游船上,还有来自西班牙托马雷斯青年合唱团,这支合唱团以热情奔放的艺术风格著称。合唱团成员由 16 至 25 岁青年组成,深耕弗拉门戈音乐与伊比利亚半岛传统歌谣的合唱改编,曾受邀参与塞维利亚博览会开幕式演出。他们改编演唱了中国传统民歌《茉莉花》等曲目,用炽热的声线、地中海沿岸的阳光与激情,为这场大运河上的旅程增添了别样的艺术韵味。
博物馆里的文化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期间,匈牙利贝拉·巴托克男声合唱团、中国贵州黎平县侗族大歌合唱团这两支团队还走进大运河博物馆,在古朴庄重的展厅内,环绕着那些见证运河兴衰的文物,再次唱响极具民族特色的合唱作品。
中国贵州黎平县侗族大歌合唱团以清泉般透亮的和声演绎的《欢迎你到侗寨来》,与匈牙利贝拉·巴托克男声合唱团用火焰般热烈的旋律带来的《祝酒歌》,虽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却同样怀揣着敞开心扉的热忱——前者如侗家鼓楼前飘来的木叶情歌,以婉转曲调铺开村寨的盛情;后者似多瑙河畔碰响的水晶酒杯,用铿锵节奏盛满民族的欢宴,这两首歌像跨越山海的邀请函,在音符的褶皱里藏着人类共通的好客天性。
在大运河博物馆中,历史的厚重因为有音乐的灵动而在此交织,马扎尔民族的歌谣、侗族大歌仿佛穿越时空,与博物馆中陈列的运河漕运器具、古船模型等文物展开了一场跨越地域的对话。活动快闪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驻足聆听这些合唱团,纷纷拍照留念,沉醉在这场独特的文化交融盛宴之中,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
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此次快闪活动是2025中国合唱大会“多元融合”理念的延伸,更是通州区以运河为纽带活化文旅资源的生动实践。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核心区,通州近年来持续打造“运河有戏”演出季等品牌活动,将北京艺术中心、大运河博物馆等文化地标与河道景观串联,构建起“可观、可游、可赏、可参与”的文旅新场景。
当晚,游船从大运河奥体公园码头启航,两岸楼宇忽然次第点亮 ——“2025中国合唱大会” 主题光幕墙如流动的星河骤然铺展,通州运河大桥的钢构被鎏金灯光勾勒出遒劲轮廓,40 分钟的航程里,游船循着千年水脉穿梭于标志性景观之间,两岸亮灯建筑的流光与船上跃动的歌声互为表里:光幕墙的霓虹是旋律的画布,将 “2025中国合唱大会” 光体字幕化作跨越时空的符号;而从船舷飘出的和声则是光影的注脚,让每一盏灯都盛满鲜活的人文气息。听众在波光、灯影与乐声的三重包裹中,沉浸式触摸 “一河穿古今,文脉贯南北” 的脉动。
“2025中国合唱大会”灯光秀里的精神与运河的千年故事在夜色中相拥,让这场流动的盛宴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璀璨纽带。
通州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跨国合唱快闪既是对大运河“通江达海、包容开放”精神的当代诠释,也是通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实践。未来,通州将以中国合唱大会为契机,持续引入高品质文化活动,让千年运河不仅成为展示古都风韵的文化长廊,更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黄金水道。
发布于:河北省配资炒股网站选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